观八佰有感15篇

时间:2023-09-15 19:02:57
观八佰有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八佰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八佰有感1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众所周知,《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影片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xx四行仓库,与租界之间只有一条河的距离,他们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他们只有400人却对外声称800人,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来。从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对于为淞沪会战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它甚至没有采用史学界惯用的“八百壮士”一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导演管虎用一个“佰”字,克制地体现了中国人都懂的中国军人内涵。

影片一开始从逃兵的视角进入,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xx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 ……此处隐藏10073个字……之隔,那边是天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许说的便是这番场景了。此景我想说,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影片中的八佰壮士,其中有几位从贪生怕死到英勇就义,从胆小畏惧,到大义凛然。因为看到了一位又一位战士的牺牲,唤醒了他们最后的民族之魂,促使了他们的转变。“舍生取义,儿所愿也”,“信念不会亡,中华不会亡”。

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战士们在仓库将被攻破时,绑上炸药,报完姓名和籍贯后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去,顿时成为一团血雾的画面。那些人还来不及留下一点点念想,甚至一张照片。

当谢晋元升起青天白日旗,当楼顶的战士鸣枪为死去的壮士哀悼,当他们说着“中华不亡,中华不会亡”时,河对岸的人有的驻足低头默哀,有的摘下帽子停下脚步表达敬畏,有的赞扬他们是英雄。他们将战士们的浴血奋战看在了眼里,于是,开赌场的拼死送去了电话线,唱戏的不再用言语表达他们所谓的爱国,学生偷偷渡河进入战场,平民百姓用简易的投掷器送去食物和用品。当女记者问起那战士“这场必然失败的战争,再继续下去的意义是什么?”,那战士的回答是“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在他们撤退过桥时,他们不问是生是死,也不求胜利与否,只为唤醒中华人民的灵魂。在他们全体冲桥时,对岸的人嘶吼着,冲开了阻挡着他们的栅栏,从那漆黑的网格铁门里,伸出手,那一刻,我看见了他们觉醒的民族之魂!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中,不仅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更有无数人在中华危难之际唤醒人民。有弃医从文的鲁迅,有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有让人们睁眼看世界的严复……还有无数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他们是永远屹立不倒的榜样,永远矗立的标杆。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观八佰有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